4 月 26 日下午三点。第八届公益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顺德社会创新训练营 14 名成员一起抵达佛山市禅城区“响山”,在这里就社区营造和社会创新展开参访,学习和思考。
同学感想
“响山”是一栋聚集了年轻人,充满了想法的建筑。每一个独立的房间里,大家专注于自己的策划或者设计。但在这一栋楼里,大家有趣的想法又不封闭地在发生交流和碰撞。和“同济再拾”的创始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营造和社会创新的概念似乎并不是那么系统和清晰。对于第一次参与社创之旅的我来说,“响山”不同于我印象中传统的社区营造,有固定且明确的社群。但正像创始人谈到的,自我革新是推动不断发展的动力。
——23 级 厚含书院 SME 杨金琦
团队中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尊重和倾听,确保了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平性。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领导者,关键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发挥自己的特长。此外,我也感受到了持续的努力和热情对于推动项目发展的重要性。虽然过程中会有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逐步取得成果。这次活动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会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小组中,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共同成长。
——23级 SME 厚含书院 罗振轩
响山希望能将自己的社区打造成年轻人的聚集地。在响山的这栋楼里,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工作者聚集在一起的工作室。参访中,我感觉到他们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商业的结合。出于社区建设的角度,他们提供了蕴含艺术设计的文化活动,例如召集一些人在帆布包上拓印井盖上的图案。出于社区商业的角度,他们会策划一些具有艺术元素的商业活动,吸引一些年轻人入住响山。参访过程是别开生面的,我了解到了新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能。
——博士生 SSE 逸夫书院占贺深
参访响山时,我们讨论到有关社创活动的目标用户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否应设置相应门槛。我认为目标用户可以是多样化的,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可能通常而言,青年群体是社会创新活动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之一,因为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活力。就设定门槛而言,门槛可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和目标的达成,或者确保他们对活动的目标和理念有一定的认同。但是,门槛不应该过高,以免排斥潜在的有意愿但缺乏经验或资源的参与者。因此,门槛的设定需要谨慎平衡,既能够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又能够保持对不同背景群体的包容性。
——20 级 SDS 思廷书院 张沈昕

网站编辑:晏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