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对话——博雅讲堂·《李叔同传》分享会

2023.11.19

11月13日,汪兆骞先生《李叔同传》分享会

 

11月13日,受学生事务处和内山书店的联合邀请,《李叔同传》的作者——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编辑汪兆骞先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同学们分享李叔同的故事以及自己和这位弘一法师跨越百年的缘分和共鸣,为同学们开展本次博雅讲堂·《李叔同传》分享会。

 

分享会内容

 

《李叔同传》描述了近代中国传奇人物李叔同——弘一法师的辉煌一生,生动立体地展现了这位闻名于世的风流才子、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

 

博雅讲堂·《李叔同传》分享会开始,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教授首先为汪兆骞先生颁授了学生事务处为汪老特别准备的证书,并请汪兆骞先生印下手印,留作纪念。

 

 

接着,主持人与汪兆骞先生进行了Q&A环节。汪老先生讲述了自己与李叔同跨越百年的缘分以及撰写传记时遇到的趣事,并与同学们探讨了作家在创作中应如何保证传记客观真实性的问题。

 

汪兆骞老师从作者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评价了弘一法师李叔同。他既不过度赞美其功绩,也不对其缺点过度批评,而是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李叔同。

 

汪兆骞先生的谈话亲切而又发人深省。他抱着与同学们讨论的谦虚态度,进行了平等的学术交流。同学们对汪老的讲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汪老也耐心垂听,并一一回答,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平等的学术讨论。

 

在活动的最后,汪兆骞老师起身和在座的同学合影留念,并为书迷们签名,握手合影。

 

观众感想

 

彭玉菡 (22级 HSS 学勤)

Q:您为什么会对这个讲座感兴趣呢?

A:主要是想了解作家是怎样创作的!最近正在从一个囤书者向读者转变,对作家比较个性化的文学工具非常感兴趣。我本人是翻译专业,作家写人物传记时收集实料、积累情感、书写作品、揣摩修饰的过程与我的翻译工作很像。写书是作家对世界解码,再对自己的解码进行再编码的过程;翻译也是一个解码再编码的过程,因此向作家取经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想法。

Q:通过这次讲座您对汪老先生有了什么认识?

A:汪老先生对作家和读者一丝不苟、执着较真的态度,让我感受到文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在人类文明中的份量。

 

柳萍萍 (SSE 行政老师)

Q:您为什么会对这个讲座感兴趣呢?

A:对这个讲座感兴趣出于两点原因。一是汪老师已逾80高龄,还愿意与年轻人分享他的作品,特别值得致敬。二是李叔同先生,他传奇的一生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让我很想更多了解他的故事。

Q:您听完讲座有什么样的收获吗?

A:听完讲座,我特别想更多了解那段历史及同时代的一些作家、人物。我钦佩汪老先生的坦诚,他愿意客观公平地还原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作为80后,仍然对写作有极大的热情,这让我们这些年轻就想躺平的人非常惭愧。汪老随口便能引经据典,头脑清晰,这应该是他一直孜孜不倦读书写作的最好证明。这次通过汪老的介绍,觉得教育,特别是年少时的教育对人的影响特别大。

 

蒋博润 (校外访客)

Q:您觉得参加完本次分享会有什么收获吗?

A:汪老师对李叔同人生的讲述非常清晰,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能听到作家自己把书中的内容讲述出来,真是不虚此行。

Q:您为什么会专门从天津过来听汪兆骞老师的讲座呢?

A:我今年6月份与内山书店结缘,那时候错过了汪老师在天津的《李叔同传》分享会,感觉有点遗憾。这次有机会真的很幸运。我之前在天津也听过汪老的《民国清流》分享会,受益匪浅,就买来了《李叔同传》。读完之后很想听听汪老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和分享。

Q:您作为汪老的“资深书迷”,请问您比较喜欢这本书中的哪个点呢?

A: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汪老写了很多李叔同亲朋好友对他的描述,也引用了李叔同本人的文字诗词。这让我们链接到书以外的东西,不只是在读一本书。我觉得这是只有像汪老这样资深的编辑、作家才能够写出来的东西。

 

 

网站编辑: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