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专访——李肖鹏

2020.08.25

李肖鹏

2016级
理工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逸夫书院
毕业后将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运筹学博士学位


按照学院要求,按部就班地修完四年学分,平稳度过大学四年,偶尔在朋友圈抱怨考试成绩。这样的普通大学生活,结尾就一定泯然众人吗?智商没有180,就不能选择数学系了吗?李肖鹏用他十所世界名校的全奖直博offer告诉我们,普通学生,在四年的成长中,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学习,得法而事半功倍

从高考走来,他也曾迷茫于大学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高中时老师给你安排好了一天,进入大学,很多活动结束后,我才从朋友口中得知。那时候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东南沿海省份来的同学,来自江西的他差了很多。”学术导师和周边优秀同学是他跨过这道“坎”的助手。“虽然我的学术导师和我专业不同,但学习方法在各专业都是相通的,所以在过渡阶段我也找过学术导师询问学习建议。最好的学习榜样其实是身边优秀同学,他们跟你在一起时间更长,潜移默化中会教给给你很多高效的学习方法,跟着一起学习时我会在不经意间模仿他们,再融合自身的习惯,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除了学习效率,学习时长的合理安排也很重要。一刻不停歇地学并非最好日程安排,李肖鹏会发现身体规律再进行合理安排。“午饭和晚饭后半个小时内我的学习效率极低,那时我会选择去打打桌球。这个运动强度不大,在击球那一刻有解压效果,而且一个人也能玩,自由度比较高,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面对不同风格的教授,如何游刃有余于课程间?在李肖鹏眼中,教授分为三类。
第一类经验丰富、教学适当,学生跟着教授节奏,不打折扣地学习就好。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勇敢向教授或本科生助教提出。“问题没有高低贵贱,有的时候问基础问题的同学最后有可能考得最好。所以不要害怕自己的问题幼稚或显得自己上课不认真。”
第二类教授会在课中带来其它交叉学科的知识。上课时认真听课,不让成绩落下;下课后发挥更多自主性,上网查找本课程重点,与教授积极沟通,也可以和教授一起交流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
第三类教授更注重科研,上课时多讲授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如果同学能很好地掌握课内的知识,并且对教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课后可以跟着教授科研方向探索。
三种老师都会在不同方面让学习有所收获,区别只在于课下花的时间长短,相同之处是都要好好听课。这样才能既保GPA,又提高自我水平。


于万千传奇中寻自我精彩

教务处前长长的递交超学分申请的同学们是否也曾让你感到焦虑?李肖鹏在大三其实只修了五门课,四门专业课加一门通识。“我觉得大三的专业课是十分重要的,对我来说需要预留足够多的时间去消化,而且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没有那么强大。那个时候我也在进行一个科研项目,还有USTF工作。种种权衡,我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安排,修五门课。” 不需要盲从他人学习节奏,欣赏但不焦虑。“在大学中,欣赏他人的能力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也许达不到他人的水平,但在欣赏中你会提高自己的能力。欣赏这种品质让你更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可取之处,而不是单纯地看着别人优秀的表象而产生焦虑。”

没有一点即通的智慧,还能学习数学吗?我校数学系第一位终身教职的倪维明教授曾说,“学数学不一定要非常聪明。”进入大学前,李肖鹏的理想专业是医学,但因为特别的缘分,让他在这所学校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我真正喜欢上数学,是在选了这个专业后,学习数学过程中才体会到的。“即使没有超高智商和超强兴趣,普通学生也能学好一门学科。发现兴趣不是空想,需要先做,在学习中去感受,不要事先为某个学科贴上难度标签。

李肖鹏(后排左四)在2020年江西南昌家长见面会中合影

当然,接受自己的普通,不代表不挑战自己。被问到他的能力极限时,李肖鹏说他也不知道。“普通人的上限也超乎想象。我认为只要不伤及身体及心理健康,一切都不是极限,那么就可以去挑战自己。”李肖鹏曾在大一暑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脑神经课程,第一次到国外上学,就在身边都是英语为母语的竞争选手里,他的演讲却获得了满分。“当时我们可以选择就文献写综述或者演讲,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会选写东西。虽然我英语不是很好,还是第一次出国,但我还是想挑战下自己,没想到最后竟然演讲得了满分。想学好一个东西,可能就是要“班门弄斧”,在会英语的人面前大胆讲英语才能更快提升自己英语水平。”


直博的那些事儿

收到十份世界名校直博offer的李肖鹏,对于也想直博的同学,他建议可以在本科阶段学习一些博士课程。直博也有一些硬性要求。首先,mGPA一般要求3.5+。其次,要有参与或独立完成学术研究的经历。最后,要跟进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对领域的现状有一定认识。托福和GRE这些标化成绩对于申请直博一般是过线即可,具体过线多少分不是主要考核项目。

一封好的推荐信非常有利于直博申请。但如何拿到好的推荐信呢?李肖鹏建议,在课上全方位展现自己的才能,课下的作业、小测、大考也尽量做到最好,让教授能够对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根据兴趣找到相关研究方向的教授,争取加入其研究团队并在研究过程中有突出表现。总之,要胆大且诚恳,但不要功利。

什么样的人适合直博呢?李肖鹏认为,需要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足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耐得住孤独,勇敢无畏,坚持不懈。在外国,硕士与博士只是不同分支,两者不是递进关系。“对于想继续科研的同学,博士是一个更好选择。而偏向实践的商科学生,可以选择就读硕士,顶尖名校的硕士课程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给予实习机会上有许多帮助。同时,美国理工类直博自由度较高,如果在直博后觉得自己不合适,可以在一年之后选择拿到硕士学位,退出博士项目。“

李肖鹏在返校之际,于朋友圈写下“总该有故事,留给后人看”。他的故事,不是天才一路青云直上的传奇,而是普通学生一步步找寻自我的小故事,磕绊收获交织。看似普通,但发现自己的普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平凡。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但平凡之路,亦有精彩。

记者| 熊恬
责编| 陈心逸
指导老师| 许璐鹏(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