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季夜话:与大学主管人员面对面

2022.12.11

 

冬日里,最温暖的事莫过于

月夜围炉话家常,任他风雪扣柴门

当最后一缕秋阳落下山头,沉入湖底

冬日不知不觉已浸入到空气里

越是寒冷,我们越要增添一点暖意

在这个冬日,感恩季夜话正式开启

希望忙碌了一天的你,

卸下白日的疲惫,在校园的一角

与大家长们一起敞开心扉

在倾诉与倾听中慢刻时光

 

 

01 感恩季夜话·第一讲

 

 

11月17日晚,第一讲感恩季夜话——与大学主管人员面对面正式开启,主讲人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教授。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同学们一起聊学习,聊生活,并听取同学建议,帮助大家切实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协理副校长兼逸夫书院院长王丛教授,职业规划与发展处处长叶晓妮女士,学生事务处处长田方女士也来到了感恩季夜话的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第一讲感恩季夜话围绕“读书破万‘卷’,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展开,大家长们与同学们就学习、生活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夜话中,副校长朱世平教授诚恳地说道:“大学就是一个大家庭,夜话当然就是话家常,希望同学们能有机会与大家长们多说说家里的话,多提意见,大学的发展也需要学校以开诚布公的态度去听取同学们的心声。”

 

01. 英语授课需要适应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初到国外留学的教授们也曾深受这一问题困扰。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练。

 

朱世平教授告诉大家,学习语言的时候要“脸皮厚”,要敢于开口说话,可以和室友约定英语之夜,在某几天只用英语沟通。

 

王丛教授提醒大家要合理规划时间,保证好休息,注意身体健康。学习的时候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多看英语视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要看全英文教材而不能为了方便用中文版;将自己脑子里的知识转化为英文;习惯用英语学习、书写、记录。

 

02. 大学目标及心态

 

有同学提及上大学后,才发现大学的学习状态与高考前老师和家长们描述的“上大学后就可以躺平了”的画面完全不同,甚至面临着更加紧张的学业,压力也依旧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

 

大家长们给出的建议是:上了大学绝不可以躺平,不能在大学虚度青春的大好时光。但这也不意味着大学生活只有学习成绩,大学的意义在于综台能力方面的提升。GPA固然重要,不过这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意义,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健全成长。从过往经验来看,智商与情商双高的同学,未来走得会更远。大学也不希望培养的是“书呆子”。

 

合理范围的“卷”是一种奋斗,代表了大家追求卓越,努力向上的进取心。尤其在这所大学里,课程需要大量阅读与讨论,需要完成作业,并为之付出很多。

 

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学习和兴趣爱好之间,同学们也要学会取舍,设置合理的目标,不能什么都想要。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天规定合理时间,保证睡眠和锻炼身体的前提下,完成计划内容,不要攀比。为GPA牺牲健康是非常不值得,也不提倡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也难免出现疲劳,缺乏动力。当压力过大时要学会放松,也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一些学生社团或者组织去丰富生活,缓解压力。

 

朱世平教授提醒大家,不要想的太远,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到自己20、30年后到样子。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关注当下。

 

王丛教授与大家分享大学的关键词是成长。发现自己的长处,思考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

 

03. 关于规则与约束力

 

在生活方面,有同学提到有快递、外卖被拿错等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教授们一方面是呼吁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行为,同时也承诺持续跟进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大学目前已经采购顺丰的服务,快递问题已经有比较大的改观。下一步会重新启用外卖柜,但引进新的外卖柜需要一定时间,请同学们多一些耐心(好消息:双面外卖柜已经于11月30日开始启用)。同时,教授们也倡导同学们多去学校食堂用餐,方便且卫生。

 

王丛教授特别提到:学校是允许犯错的地方,大学也在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有错可以及时纠正,在学校犯错比到社会上犯错更合算。适当的吐槽或发发牢骚是允许的,因为这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不要逾越道德和法律的界线。宽松自由的环境不等于没有底线,没有规则。学校制定了相应规则,会对相关违纪行为进行惩罚。学校设立处罚的目的也是希望同学们尽早改正错误,而不是等到毕业之后走入社会因犯错而接受社会的惩罚。

 

04. 关于GPA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和香港中文大学一样的学术体系和学术标准。关于给分标准以及相应的GPA,我们要遵循港中大体系一贯的标准 。

 

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沙田都非常重视GPA的问题,正在一起努力,力争做出有效的改革。一个改革是最近引进的Distinction/Pass/Unsatisfaction 给分制度。另外的一些改革措施,两校正在制定和评估中。

 

我们也在考虑一些实际措施。比如,在成绩单上给出排名以供合理参考,助力学生申研究生。另外,我们也建议同学们在申请的时候强调大学采用的是honours system(荣誉学位),以让申请的学校按honours system体制的大学来评估自己的申请。  

 

05. 学校社团

 

教授们鼓励大家积极加入社团,发现自己的兴趣,促进综合发展,平衡学习生活。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自发建立更多的社团,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06. 暑课交流相关问题

 

过去几年,受到疫情影响,暑课交流相对减少,但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大学鼓励同学们积极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我校作为一个立足世界的学校,大学会持续推进国际化教育教学。海外暑课仍然会正常进行,以及所有的交流交换计划都会推进。

 

 

02 感恩季夜话·第二讲

 

 

12月2日晚,第二期夜话主讲人是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协理副校长兼逸夫书院院长王丛教授,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于天维教授,应用心理学项目主任王晓田教授,教务处处长吴恒亮教授,学生事务处处长田方女士,学生健康辅导中心副处长蔡媛媛女士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这一期,大家一起聊了聊学业规划、选课、退课、抢课、转专业、寒假安排、暑期规划……

 

01. 圣诞假与寒假合并

 

两假期合并的问题困扰大家已久,大学做出了很多努力,在蔡教授的牵头下,最终达成了让同学们满意的结果:这次的圣诞假期和春节假期之间的两个星期的课程,大家可以选择在学校上课,也可以选择在家上网课。

 

02. 英语给分低的问题

 

由于语言课的性质(小班教学、很多班由不同教师负责、评估标准主观性强),外加很多老师是native speakers(以英语为母语),的确存在部分英语课程有给分较低、评分标准有时不一样的现象。学校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现场大家长们也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会与英语组的教授进一步商讨英语课的评分问题。

 

03. 关于通识课

 

有同学提出通识课也内卷严重,有很多有基础的同学在其中,达不到通识课的初衷,还会让很多小白气馁。

 

通识课的初衷是希望同学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校正在逐步解决相关问题。

 

04. 关于暑课

 

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强烈建议同学们暑期不要呆在学校里,多出去走走。他说:“大家要多利用暑期时间,走出校门,多参加海外交流、社会实践、支教、实习,哪怕是去旅游或者去餐馆打工也是有意义的。国际化大学里的暑期不是暑假,是要度过的充实且有意义。就像家长担心孩子走不出家门一样,学校也最担心学生走不出校门。”

 

以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会和本部有更多的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请大家多多关注。

 

05. 专业/转专业

 

有同学提出自己对一些小众专业(如国际商务)缺乏了解途径,王丛教授提到:下半学期会安排更多的分享,给大家深入了解各专业的机会。

 

有同学在转专业、转学院方面存在疑惑,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把握不清。蔡小强教授建议同学谨慎做决定。可以发邮件找对应专业的教授约时间聊一聊。

 

学生会也将组织关于选专业的相关咨询,邀请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为大家答疑解惑,有需要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

 


 

交流传递能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始终把同学们放在第一位,积极听取同学们的声音。

 

有事早沟通,有话好商量。学校始终是同学们的后盾,遇到问题,教授们都愿意助同学们一臂之力。

 

未来的日子,感恩季夜话将会定期开展。我们期待以后许多个温馨的夜晚,更多的同学能在感恩季夜话中,像家人一样围坐聊天,畅所欲言!

 

感恩季夜话第三讲将在春节后开启,第三讲中大家长们将围绕人文关怀、立规矩等话题与你一起唠家常......

 

敬请期待!

 

 

网页编辑:谢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