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总览}
2024年11月16日周六,城市管理专业以及学生事务处社会实践中心旗下的学生组织:城市特派队和生活在公园,组织了我校40名师生前往岗厦北站、深圳中心公园和深业上城探索,在探索城市设计理念的同时,进行师生交流以及探秘秋日自然。
本次活动中我们都做了什么?
走进自然秘境,尽享万物竞发之美
探究艺术在城市的呈现载体,思考交通枢纽的魅力与不足
了解城市建设与公园营造的秘辛,感受深圳繁荣的来之不易
这次活动,我们可不止逛公园哦!
我们还邀请到了
三位城市管理专业的老师
一同和我们探索城市, 揭秘其背后的设计...

罗淑莉,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
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研究兴趣是交通政策、地理学和数据科学等跨学科研究

王易孚,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研究领域: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王宁馨,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与创意产业研究博士,
在城市管理专业开设《城市历史与文化》课程。
研究领域:媒介人类学,数字民族志,创意产业,都市文化,
文化政策与市场,算法与平台治理,粉丝研究,社交媒体与流行文化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了打卡地图,也为各位城市特派员设置了打卡任务,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回顾本次活动的精彩瞬间。
{岗厦北站}
在乘坐地铁前往公园的途中,我们的特派员们也没有闲下来,在离中心公园C区最近岗厦北站进行了一次趣味的田野调查。
在路途上,大家普遍发现地铁车厢较为拥挤,座位不能匹配客流量,扶手数量也与乘客数量严重不匹配。
列车抵达岗厦北站后,特派员们被极具未来感与科幻感的“深圳之眼“震撼的同时,也发现了岗厦北站设计上的一些可以改进之处:厕所偏少、换乘路线复杂且标识不清晰、TOD商业效益尚未完全展现……不过,这里的AED设施较多,深圳之眼西区与东区的商场打造的也较为成熟。
罗淑莉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TOD建设需要注意的“5D“:密度(Density)、多样性(Diversity)、设计(Design)、距离(Distance to Transit)和目的地可达性(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岗厦北站的设计使用了费马螺旋的设计手法,相比宝安机场的设计有所优化,且附近有教育、商业、居住、工作等多种用地。岗厦北站地铁口数量将近20个,为乘客在出地铁口后5~10分钟快速到达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中心公园}
经过10分钟的步行后,我们抵达了深圳中心公园。
深圳中心公园位于福田CBD地区,占地面积147公顷,在福田河周围设有森林区,并在附近设置了人工湖钓鱼区、全民健身园区、草坪休闲区等。中心公园是附近市民休闲与健身的好去处,也是让人们近距离接触自然的理想之选。

王易孚教授向我们介绍到,这里原本是农业用地,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规划时保留作为区域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成为深圳“山海连城“的步道系统得以形成的基础。
同时,对比我们的校园,这里的本地物种更多, 更为原生态,不时有白鹭从头顶上飞过,让人们贴 近自然的设计也让这里成为了打工人“去班味”的圣地。
有的同学在这里使用教授们推荐的搜一搜等小程序识别动植物,在途步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有同学注意到这里的水质较为一般,对这里的生态多样性提出了担忧。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福田河使用污水回用中水,水质虽然无法达到最理想状态,但河水中的有机物富集,也使得福田河成为生物圈循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同学们还是不要长时间直接接触水体。“王教授深入浅出的解析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除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还观察了市民在公园休闲的活动特征,也了解了外来物种与入侵物种的区别。公园,不仅是动植物的世外桃源,也是同学们获取新知的不二之选。
{深业上城}
经过中心公园之后,同学们来到笔架山公园,通过深业上城的连廊到达这个融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购物中心。
作为研究城市艺术与文化的学者,王宁馨教授向特派员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希望大家观察商业品牌的布局思路与橱窗陈列的艺术特⾊,通过分析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区如何与公园绿地等自然景观相连接的,同时关注年轻人是如何通过发布深业上城的打卡攻略和网红景点在社交媒体上参与文化意义的生产的。

带着任务,同学们跟随着深业上城的工作人员在户外街区寻找答案。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深业上城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于2018年1月正式开门营业,在外立面设计上鼓励商家大胆创新、追求新潮,在品牌入驻上引入了老佛爷百货、联合书店等国际、港澳台地区品牌,在宣传上建立全媒体矩阵,重视新媒体宣传,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根据我们的实地观察,我们发现,深业上城的设计色彩明快、整体协调,不同门店的设计各有特色,购物中心与三大公园的连接也彰显了人文商业与自然绿地的融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面来听听同学们参与活动的感受吧!
李冥尚 大三 经管 道扬
「我认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因为论起玩,估计大学生们很少会把逛公园当做一个选项。但是这一次“玩”的旅途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你会看到深圳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埋藏着建筑艺术学的魅力,看似抽象的5D原则,能够在一个地铁站中生动的展现。你会看到在钢铁巨龙,繁华都市之中,依旧存在着一抹绿色的世界,为疲劳于工作和社交的人们带来些许的安慰与释放。是的,或许深圳的历史并不长久,但深圳的公园里,书写着这四十多年来深圳发展的一点一滴。而地铁站,公园和商场之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不仅仅是一个千篇一律,偶尔会去的地方。这些基础设施中,蕴含着它们或是建筑学上,或是管理学上独特的意义。我十分荣幸能够亲眼见证,亲耳聆听这些神奇的发展变迁,与同道者共赏这些独特魅力!」
谢筠 大一 经管 逸夫
「感觉这个逛公园的活动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天气很好的时候出去玩,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让周末更加充实。
在与城市公共设施的交互过程中,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们说的地区的各种功能,以从前没有想到过的视角观察周边的环境事物。
我也在这个活动中认识了更多的同学,了解到别的城市的公园景色的美丽。
非常不错的一项活动,各位组织者们考虑得很周到,过程中几乎没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组织介绍」
城市特派队:我们是城市特派队City Wanderer,是学生事务处·社会实践中心下属的学生组织。我们致力于探索城市、分享故事,发掘城市每个角落的独特文化,为校内师生创造一个可以多角度认识城市,建立人与人、人与城市关系的探索和实践社会创新的平台。
城市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是一个融合地理学、数据科学、公共管理与政策经济学、社会学及政治学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当今世界正在变得更加的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城市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中国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后,目前正面临着进一步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亟需大批的综合型城市研究和管理人员。
生活在公园:我们是生活在公园Park Life,联结校园大众,基于校园进行在地化社区营造实践,启发人们更多元地利用空间,重塑人地与人际关系,共建包容、创新、美好的校园文化共同体。
网站编辑:晏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