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领导力 | 港中大(深圳)青年与你一起向蔚蓝

2024.12.03

活动名称

“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集中训练营

活动简介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深圳市桃花源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小鸭嘎嘎公益文化促进中心承办的“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年度集中训练营,在位于深圳福田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东莞和香港的30位青少年及其指导老师,进行为期一天半的集中密集培训。10个经综合评审入围的团队,其成员不仅直接获得了“蔚蓝先锋少年”称号,还在培训中得到专业导师的一对一陪伴辅导,还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事务处·社会实践中心招募的大学生助教们的跟踪支持。

 

01. 2023“一起向蔚蓝”

 

2023年11月4日至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4名同学在学生事务处·社会实践中心的组织下参与2023“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48小时集训营担任助教

 

 

02. 行动网络首批试点学校

 

2024年6月19日,“一起向蔚蓝”2024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启动活动上,我校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被授牌“一起向蔚蓝”应对气候变化教育行动网络首批试点学校。

 

03. 2024“一起向蔚蓝”

 

“一起向蔚蓝”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集中训练营

 

 

㊀ 开营环节

主办方简述了“一起向蔚蓝”项目的背景、两年进展,并详述了训练营计划。TNC中国大湾区项目经理张薰予分享了自然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方法及案例,并探讨了韧性湾区建设的策略。随后,“蔚蓝先锋少年”张看同学分享了他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行动及COP28参会经历。最后,冯晓理事长从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强调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采取适应行动的紧迫性。

 

 ㊁ 赋能——“自然保护系统工程CbD”方法

TNC中国科学部高级经理及CAP全球教练网络成员罗永梅,介绍了“自然保护系统工程CbD (Conservation by Design)”方法,并详细讲解了五阶段步骤:明确问题目标、绘制策略图、界定成果、采取行动、评估调整。她通过变革理论模型和2023年青少年项目为例,指导团队反思项目,规划战略行动与成果,设定长远目标。来自我校的五位志愿者助教也通过此次学习提高了项目设计的能力。

 

 ㊂ 项目辅导及路演

来自千禾社区基金会环境项目主管黄莹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事务处高级主管易碧帆、资深ESG可持续发展专家李苗、TNC中国深圳保护项目协调员邹以潼,以及来自深圳市级研究智库等多背景的辅导专家和五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志愿者助教张谷琦、刘浩萱、朱倩慧、吴康栋和许子恒全程参与各自带领的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反思项目问题,将学习转化为设计策划和控制进度的能力。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和助教讨论项目方案,确认选题,通过变革理论优化项目,寻找提升社区韧性的有效方法。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了路演,由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助理教授张文龙博士、中国电子院/奥意建筑可持续设计中心韦久跃主任、腾讯基金会项目经理邱山川组成的评审专家团给予了专业指导意见。整个项目设计、梳理和路演过程都让每一位参与者受益匪浅。

 

 ㊃ 志愿者助教感想

朱倩慧 研一 厚含书院 经管学院

担任“一起向蔚蓝”活动的助教,让我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方面面,也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论,但也深感自己在这一领域还需不断学习和成长。正如一句话所说:“对这个星球最大的威胁,就是有人相信总有别人拯救它。”我期待更多人能够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节约能源等。保护地球并非空谈,而是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的责任。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一宝贵的机会,使我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环保的责任与使命,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成长,更坚定了我为可持续未来贡献力量的决心。

 

许子恒 研一 厚含书院 人文社科学院

很高兴能够以助教的身份参与到本次“一起向蔚蓝”集训营的活动中。在辅导各位同学时也发现,他们能够将在学校地理课堂中的知识学以致用,为气候变化议题提出他们自己的应对方案。虽然他们的方案可能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我相信正如开营时专家分享的Jane Goodall的一句话:“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也非常感谢大学学生事务处和社会实践中心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我能够在集训营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自己对社会议题的认识和关注。

 

刘浩萱 2021级 祥波书院 人文社科学院 

很荣幸以导师身份参与到本次“一起向蔚蓝”2024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年度集中训练营,及早接触此类专业的气候变化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和应对气候危机的影响,还将赋予更多他们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必要的态度,并支持社区探索建立起气候适应机制与行动,不断提升区域内各相关方的气候变化协同适应和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携手应对挑战 协同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不仅能够了解气候变化的形式及其产生的风险和灾害,还了解到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密度城市水鸟栖息地精细化生态修复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希望的传递。看到各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齐心协力,我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让我们一起向蔚蓝,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不懈努力。

 

荣获“蔚蓝先锋奖”的项目组与我校易碧帆老师(辅导专家)及张谷琦同学(助教)合影,

以纪念他们在项目设计与打磨过程中的贡献以及协作

 

再次呼吁面向全民提高环境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希望所有人都能掌握一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促使个人和集体应对气候危机的的态度和行动。益起行动吧!

 

 

 

网站编辑:晏霓